设为首页
|
手机登录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首 页
油画作品
国画作品
诗词作品
诗蝉杂文
作者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蝉杂文
诗蝉杂文系列之—— 论君子之风
更新时间:2019-03-14 11:38:28 点击:
返回首页
诗蝉杂文系列之——
论君子之风
君子一词滥觞于商周,广见与先秦,然而那时的君子并非现在的“君子”,“君”者,乃一国之主,而国君之子从小需要进行严格的文化教育和人格熏陶,所以君子的一行一动自然被引申为国人修养的圭臬,当然,这是部分贵族才去考虑的事情,与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是毫无关系的。
然而具备什么样的人格修养才能被称为君子呢?
《周易》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为人处世,当像上天一样刚健,自立自强运转不息。而大地平和宽旷,君子内心应当如大地一样承载外物,积累德行。这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理想人格的基础,顺应自然,仿效自然,才是君子持之以恒的源泉。
后来孟子将这一理想人格进一步实践总结:“君子者,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貌恶者不讳之。强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长则尊之,幼则庇之,为民者安其居,为官者司其职,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此君子行事之准,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段话应该算是君子之风最为精准的定义,其中所包含了孟老夫子一生的愿望,然而在当时重诡辩与权术的时代,这点熹微的荧光,尚且不足以照亮整个天地之黑暗。所谓君子也只好在黑夜里艰行。
直到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子之行,才蔚然成风。“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由于君子内敛的性格和对于人伦法纪近乎于迂腐的执着是统治者所喜闻乐见的,所以君子也被钦定为最高尚的知识分子性格,毕竟治理太平国家是不需要太多诡术的,逆来顺受才是保证国家机器平稳运行最好的润滑剂。就像《镜花缘》中的君子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买卖双方不仅不欺诈,还互相谦让,试问如果一国之人皆是如此,又何来叛乱?何来暴力?何来战争?
然而,人终究是一种利己动物,真正践行君子之风,也要不同情况不同分析。春秋时宋襄公可谓仁义君子,泓水之战中,面对强于自己的楚军,宋军本来占据了泓水北岸的优势地形,然而固执于“攻击半渡之兵不仁”,攻击“不排兵布阵的士兵不义”,错失良机,导致身死国灭,遗恨千年。可见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那就是愚钝,而非君子之行了。
由于君子行为实践的难度和代价很大,所以很多人只是徒有其表,成为了老庄学派所不齿的伪君子,以至于后来连鲁迅先生都恨恨的说:“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则是盗贼。”足可见君子与小人之难辨。
顺流而下至今,在改革开放经济浪潮的催动下,中国的国民性格中不仅少了君子的内敛与隐忍,更多了些许狡黠,这其中一部分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磨难有关,更多的则是人心在波涛汹涌的利益面前严重失衡。这也是当今道德水准下降的根源所在。试问如果为官者真正做到“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又何来如许多的“大老虎”、贪污犯,如若为师者尊老爱幼,独善其身,又何来如许多的师德沦丧事件?致富者都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又何来那么多诈骗犯?
既然君子之行难以企及,那么我们只有退而求其次,归真返璞,明礼诚信,让最基本的道德礼仪贯穿于自己的一言一行当中。正如菜根谭中所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食”。君子境界是一种修行,是一种相互的礼让,或许当我们最终都能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就是和谐社会真正实现之时,也是中国梦的伟大复兴到来之时。
诗蝉作于2016年春末
上一篇:
诗蝉杂文系列之—— 从文人相轻谈起
下一篇:
诗蝉杂文之—— 辞官的几个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