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手机登录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首 页
油画作品
国画作品
诗词作品
诗蝉杂文
作者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蝉杂文
诗蝉杂文系列之: 爱若本是歧途
更新时间:2019-03-14 15:27:58 点击:
返回首页
诗蝉杂文系列之:
爱若本是歧途
03年的时候,一部叫做《武林外传》的武侠话剧风靡大江南北,在那部话剧里,好朋友都在身边,想爱的人都在对面,那时候,觉得人世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两情相悦而终成眷属,最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然而故事终究是故事,现实中许多指腹为婚或者媒妁之言并没有孕育爱情,反而如钝刀,将割不断的情感脉络伤至鲜血淋漓。
她爱他,并不单单因为他是徐志摩,从掀开盖头的那一刻起,她已经将他作为自己终身的依靠,像许多年前的女子一样,以丈夫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将围绕这个人展开。当然,她心中也感到窃喜:天资聪颖的徐志摩竟然成为了自己的丈夫,这是万千个女孩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她殷切期待着幸福的婚后生活,纵使不能举案齐眉,赌茶泼墨凭自己的才华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然而他并不爱她,像许多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样,他喜欢写现代诗,喜欢西装革履,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进而对一切家庭的束缚与婚姻的包办打心眼里厌恶,如若不是家庭的胁迫和经济的不自由,他肯定会从婚礼上逃跑,一走了之。既然他们想要传宗接代,那从了他们的心愿好了,等尽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他们应该没有理由再来难为自己了。他暗自忖度,掀开盖头发现眼前的人如照片中一样,’‘土包子”三个字再次从他脑子里一闪而过。
有的爱,如平行线,任由时光荏苒,他们永远那样若即若离,不即不离,一如金岳霖和林徽因。有的爱,却是交叉线,他们原本有着不同的方向,只不过是因缘际会,他们在某一点相遇,相许,然而过了那一点,他们仍旧是熟悉陌路人,年轻的张幼仪并没能从丈夫的眼神中看到自己的命运,她仍旧相信时光与隐忍最终会让一个人温顺下来,或许无私的付出只是量的慢慢积累,终有一天,徐志摩会发现她的好。
然而,她疏忽了一点,她要感动的这个人并不是家犬,你对他好,他就对你感恩戴德,他是一只猫,一只一心只想逃离的猫。
3年后,她满心欢喜的迎来了一个她认为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小生命—儿子徐积锴,至此徐家上下一片欢欣,她看到徐志摩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是的,徐志摩是高兴,然而他高兴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解开了缠绕自己的最后一道绳索,从此他徐志摩终于自由啦!
徐志摩丝毫不敢浪费自己的自由时光,他迫不及待的踏上了开往美利坚合众国的巨轮,开始了海外游学的脚步。他于1918年8月前往美国,自费进入马萨诸塞州的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学习,然而学了不到两年,就离开美国前往英国,于1920年进入伦敦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这次他一口气报了6门课程,大有学不成名志不还的气概。然而在伦敦,他遇到了困扰自己一生的劫:林徽因。
而此时的张幼仪仍然在中国的深院小庭空待雁字,徐志摩的父母对这个浪子也有几分不满了,更多的应该是对这个儿媳的怜惜。徐志摩到达伦敦不久,徐家就打发儿媳妇儿前来探望。按理说,小别胜新婚,更何况这一别已经2年有余了,张幼仪跋涉万里来到马赛,上岸前,她从船头一眼认出了徐志摩,不是应为他面貌出众,而是因为人山人海的翘首期待中,只有他最不耐烦。也难怪,此刻徐志摩对林徽因的追求正如火如荼,突然结发妻子杀到中间,多少有些碍手碍脚。
于是冷暴力开始了,除了言语上的讥诮,徐志摩对张幼仪更多的是爱答不理。张幼仪对此逆来顺受,并且承担了所有日常家务,对徐志摩起居照顾的无微不至。眼见冷暴力不起效,徐志摩干脆向张幼仪摊牌,要求离婚。张幼仪仍天真的认为自己没有犯“七出”中的任何一条,不应该被“休”。谈不拢,徐志摩故技重施,跑的无影无踪。且不说张幼仪此时有孕在身,即使无孕在身,将妻子抛弃于异国他乡,这样的行为已经不能用不负责任来形容。
或许直到这时,张幼仪才开始“认命”,而自己亲哥哥不仅不为自己出头,还因为丢了这门亲戚“如丧考妣”,丈夫指望不上,亲人指望不上,能够依靠的人只有自己了。她顽强的拖着沉重的身子只身从英国前往德国投奔二哥。1922年,张幼仪在柏林生下次子彼得,徐志摩竟然出现了!当然不是来探望张幼仪和孩子的,他带来了离婚协议让张幼仪签字。张幼仪没有再纠缠,此时再做无用的纠缠只会让徐志摩更加腻烦。她平静的在离婚协议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而这平静的一笔,竟成为了历史:她成了中国历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的女主角。
若干年后的今天,民政局婚姻办事处结婚与离婚登记的人如走马灯般轮换,谁又曾知道,这历史的开端竟是在这样无奈的情形下铸就的。
离婚后的张幼仪并没有一蹶不振。在这段感情里,她自始至终是一只蔓生植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她以为找到了一个安全的依靠,然而徐志摩躲得远远的,她就这样盘旋着向上生长,离婚只不过让她看清了这一切:人需要自己成全自己,只有自己才值得依靠。在德期间,张幼仪自己学习德文,并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回国后,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时装公司总经理。她恪守时间,将家传的经商头脑发挥的淋漓尽致,她赚钱不仅仅为了自己,还在自己的住所旁边为公婆盖了房子。
回头再看徐志摩,却发现命运是如此的讽刺,他想单纯的追逐一份感情,上天却给他一段段笑话。直到最后,他竟然需要张幼仪的救济才能过活。
如果一个推论从一开始的假设就是错的,那么无论结局如何辉煌,也是谬论。如若爱是歧途,又何必苦苦相守,或许分开,才是真正的幸福。
同样,如果从一开始就知道两人道不同,就应当及时按住暂停键,把别人的一生幸福当做垫脚石来摘取自己的爱情果实,不仅残忍,而且无德。
一位时代女性的坚强性格,由忍辱负重最终走向自强自立,在一动一静之间,彰显出的是她豁达而独立的个性,或许这才是人生最值得回味的真楚。
诗蝉草于2016年初秋
上一篇:
诗蝉杂文系列: 怀念故乡之————小城之秋
下一篇:
诗蝉杂文系列之—— 男儿何不带吴钩—檄文之王骆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