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手机登录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首 页
油画作品
国画作品
诗词作品
诗蝉杂文
作者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蝉杂文
行走的寂寞
更新时间:2019-03-07 08:34:02 点击:
返回首页
行走的寂寞
作者:诗蝉
看过《阿甘正传》的人往往为阿甘身上所焕发的正能量所感染,以为人生只要去奔跑,就会找到正确的方向。也许这样的心灵鸡汤对某些人是有作用的,然而对那些生不逢时,命途多舛的人来讲,有时极尽一生的力量去奔跑,却仍旧找不到未来的所在,这个人,就是苏曼苏。
苏曼殊(1884--1918),字子谷,小名三郎,号曼殊,广东香山人。其父苏杰是广东茶商,常年于日本横滨经商。相传苏曼殊的母亲是一个名叫若子的日本女子,并非是苏杰的合法妻妾,自小背负着混血和私生儿两种不光彩的身份,苏曼殊儿时受尽了歧视。他一出世,母子二人就被赶出了苏家大门,到了苏曼殊三四岁时,由于苏家缺少男丁,苏曼殊又被生生抢回苏家。虽然如此,苏曼苏的悲惨命运并没有结束,只是一个开始。十三岁时,苏曼殊生了一场大病,家长们非但不尽力救治,反而把他丢到柴房里任其自生自灭,真真是连一只看门狗都不如。好在苏曼殊命硬,还是扛过来了。十五岁的时候,他和表兄留学日本,自此揭开了他天南海北,四处漂泊的一生。
少年的苏曼殊,从骨子里就有一股任侠风范,在日本留学时就参加了以反清为宗旨的留日学生的第一个革命团体青年会,后来又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学习射击准备参加武装起义。然而这一切都被表兄视为离经叛道,他的所有活动都遭到了表兄的极力反对,并最终被表兄切断资助,被迫回国。1903年,他满怀热情前往广东参加革命,却因为开会迟到被拒之门外,一气之下,削发为僧,自此云游漂泊,或南游暹罗、锡兰,学习梵文,或东渡日本寻找生母,居无定所,行踪难测。连他自己,也将自己的行李箱笑称为“燕子龛”,取其漂泊不定之意。
然而,在这漂泊中,他没有阿甘那么好运,先是在日本失去了挚爱的初恋菊子,对爱情彻底心灰意冷,继而辛亥革命失败,失去了自己的事业,世事沉浮,章太炎做了封疆大吏,刘师培夫妇投敌变节,他又失去了自己的朋友。旅居南洋期间,他彻底与苏家断绝了来往,失去了最后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下,他只有通过自我放逐,来慰藉心中的伤痕。
既已为僧,就应该放下尘世种种,如弘一大师那样,恪守清规戒律。然而他的心却在出入间悬疑不绝。看到革命的希望的火苗燃起,就喜大普奔,漫卷经书;看到革命的挫折,就放舟削发,避世诵佛。说他六根不净,一点也不冤枉,“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言、不饮酒”这五戒中他竟然犯了四戒,说他心如赤子,却也诚然,为了心爱的糖果,他竟然将金牙敲掉换钱来买。他好饮冰,一日饮冰五六斤,最终导致自己年仅三十五岁就因为肠胃病而英年早逝。
苏曼殊短暂的一生都在寻觅,然而由于先天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他对一切似乎都没有安全感。他喜欢谈恋爱,但是畏惧结婚,他的恩师庄湘欲把女儿许配给他时,他垂泪回绝“吾证法身久,辱命奈何?”;他相爱的青楼女子最后要委身于他,他以自己是佛门子弟而推辞。在日本时,他与调筝人一见倾心,却最终只是赠人一首诗回绝了这份迟到的缘分:“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其实“剃”只是借口,他真正还怕的是自己并不能给心爱的女子一生幸福,他知道自己的心,永远跟不上自己的脚步,就像云,跟不上风,树,跟不上路。
许多事情,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生于季世末年,更是如此。苏曼殊的悲剧就在于他单纯的以为,只要奔走,就能找到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并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推翻,或者创造。他翻译雨果的《悲惨世界》,将拜伦引以为知己,就可见一斑。鲁迅将国人劣根性针砭枚举,并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打量中国人,其结果是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让鲁迅意外甚至于失落自戕。而苏曼殊,他那么诚挚的相信一个人,最终这些人又将他推入绝望的深谷,巨大的心里落差,恐怕也是苏曼苏“神经”的由来吧。
“海天空阔九泉深,飞下松阴听古琴。明日飘然又何处,白云与尔共无心”对于苏曼苏来说,这样想走就走的旅行已经习以为常,明日漂泊何处,连他自己都不知晓,放剑云天之外,行舟碧水之前,这条路终究还是向着远方寂寞延伸,而他,终将以遗世独立的姿态,于樱花烂漫中渐渐远去。
诗蝉作于2015年岁末
上一篇: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从八大山人画意的冷峻与孤傲谈起 作者:诗蝉
下一篇:
苏东坡的文人骨气